close

 


山寨貨也是商品,之所以稱其為“山寨”是相對品牌來講的。為什麼沒人說聯想、格蘭仕、奧康等為山寨呢?從其發展至今,這些品牌的山寨歷史不算久遠,只是當時沒有今天的時髦詞語而已。存在即合理,今日的山寨貨如此風靡,甚至威脅到品牌商的部分市場,說明其存在與發展是符合市場需要的,也值得相關方面加以重視和引導。


 





 


在山寨產品氾濫的今天,山寨一詞已經運用到了更廣的範圍——文化,叫“山寨文化”,在最初的山寨產品基礎上還出現了山寨人物、山寨節目等等。當然,山寨文化是來自草根的精神財富,而山寨產品則來自於複製、整合和創新。隨著種種“山寨”的興起,批評之聲也隨之而來,有說山寨工廠侵犯智慧財產權的,有罵山寨產品低價競爭的……客觀地說,山寨產品雖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其卻在一定程度上繁榮了市場經濟,給各個品牌商敲響了警鐘,同時也豐富了人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


 


金融危機的另一面:“山寨”缺失


 


美國金融風暴的發生就是一種泡沫現象,明明人們只有1元錢的消費能力,而金融機構卻給他們10元錢的消費資格,今天的人們永遠花著明天的錢。隨著金融機構之間競爭的加劇,為了招徠客戶他們紛紛出臺各種金融產品來吸引客戶,而這些金融產品的共同特點都是讓客戶在最簡潔的方式下能夠擁有更大的消費“許可權”。在這樣的金融規則與消費習慣下,企業拿著消費者的10元錢又可以獲得20元的貸款或資金的使用權,同樣企業的上游拿著這20元將獲得更大的消費“許可權”,就這樣一環一環地升級著原本只有1元錢的消費能力,從而產生了數十倍的虛假消費能力。在這個從1元變為20元或者更多的過程中,任何一環都是緊密相扣的,如果任何一環出現問題則整個信用體系將會崩塌,而美國的金融風暴就是這樣引起的。


 


但是,這與山寨有什麼關係呢?這也是我想要說明的問題。


首先,美國人們的收入雖然很高,但美國的整體消費同樣很高,相比之下人們的消費能力也是有限的。


 


其次,人們是具有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心理的,但按照既有的收入水準是很難實現的,因為其本土產品的價格和服務費用很高。


 


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就需要更大的消費能力來購買商品,滿足其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這時候金融機構推出了一系列的信用產品,讓人們具有了這樣的消費能力,形成了具有巨大泡沫的信用體系。歸根到底是由於人們消費了自己本來消費不起或者以目前的能力消費不起的商品和服務造成了危機的出現。


 


想想看,如果美國也有山寨商品,人人都能消費的起的商品,人們還會借貸消費嗎?不借貸消費就不會出現虛假消費能力和泡沫,當然也就不會出現所謂的金融危機。


 


“山寨”符合中國國情


 


中國是一個具有龐大消費能力的發展中國家,但這種消費能力是建立在中國巨大人口基數的基礎上,而不是單位消費能力的基礎上的。這種龐大的人口基數乘以較低的消費能力也同樣可以形成龐大的消費能力,其特點就是消費能力的“低”與“廣”。


 


中國這樣的消費特點源自於我國的基本國情:人口眾多且以農業人口為主,經濟基礎薄弱。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人民或者大部分的中國人民只能消費的起物美價廉的商品,於是“山寨”產品應運而生,並獲得了廣大中國民眾的熱愛與追捧。


 


雖說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在企業綜合競爭力方面與國際企業有較大的差距。企業競爭力的提升不是自發的,而是在激烈的競爭中為了生存被逼出來的。在中國,“山寨”產品的盛行在引起很多廠家的不滿的同時,也加劇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各廠家為了獲得足夠的市場競爭力勢必想方設法縮減成本、降低價格、提升品質,最終受惠的也必定是廣大的消費者。同時,中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也會得到提高。


 


從這個角度來看,“山寨”現象無論是對中國消費者還是企業都是有利的。


 


“山寨”需鳳凰涅槃


 


山寨產品或者山寨企業不能因為外界對其定位而降低對自身的要求,尤其是在產品品質方面,否則其將正在成為低劣產品的代名詞。山雞變鳳凰不是一朝一日之事,但從開始就要具備成為鳳凰的野心和眼光,這對山寨產品或者山寨企業來說是一個經歷浴火而涅槃重生的過程。


 


模仿沒有錯誤,尤其是模仿那些走在技術前沿的產品,但仿其形而忘其神的做法是萬萬不可取的,甚至是自掘墳墓。手機行業可以說是山寨化的典範,大廠、小廠、地下工廠,魚龍混雜,都在模仿著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等著名品牌,但真正仿出自身的一番天地的卻寥寥無幾。山寨手機不是沒有前景,而關鍵是看你山寨的目的是什麼,其中金立、天語可以作為廣大山寨手機廠學習的典範。他們曾經也被稱為山寨貨,但卻做出了自己的品牌,這裡面很關鍵的一點就是他們模仿別人的目的與其它企業不同。大部分山寨手機廠模仿別人是為了以低價獲得短期的利潤,而其前提則是低廉的價格和低劣的品質,這樣的做法即使一時能夠矇騙一些消費者或者經銷商,但終究會被拋棄。金立和天語這兩個特別的山寨廠則在模仿知名品牌外形的同時在學習人家的技術、品質、工業設計等,有意識地積累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不是簡簡單單地為了掙得那短期的利潤。


 


就這樣,不同的選擇產生了不同的結果,金立、天語逐漸被市場認識和認可,並在三四級市場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模。也許更另其它山寨手機廠想像不到的是他們進入中央電視臺做起了廣告,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手機品牌,並引發了社會、行業和專家的深入思考。


 


山寨的名字是外界給的,但山寨的命運卻是自己定的。如果安於山寨的做法和現狀,那麼山寨企業最終將連山寨產品都做不成,即所謂“取法乎上,始得其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宅一生數碼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